1、区域概况
巨丰-永丰堰位于重庆市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秀山县)境内,是秀山县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秀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端,武陵山区腹部,襟黔带楚,历来是渝、黔、湘、鄂四省(市)边区物资集散地,处在重庆、贵阳、长沙、武汉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43′06″~109°18′58″和北纬28°09′43″~28°53′05″之间。东和东北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花垣县、保靖县毗邻,南和东南、西南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相连,北、西北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因属渝、湘、黔三省市接壤区域,是重庆市出华南、华东最近的县,素有“渝东南门户”之称。
1.1自然概况
巨丰-永丰堰位于重庆市秀山县西南部,地处平江河上,历来是秀山县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这里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很少,巨丰-永丰堰溉功能的有效发挥,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1.1地貌形态
巨丰-永丰堰位于重庆市秀山县西南部。秀山地处渝东南盆缘山地,属武陵山二级隆起南段,西邻大娄山、北眺七曜山。因受长期地质时间内、外力地质作用,向斜轴部下降成谷,背斜轴部升高成山,形成地形倒置的特殊地貌。花垣河(洪安河)以西,川河盖(“盖”是秀山方言,即高山上的平川)以东为深浅丘区,自东北向西南,川河盖纵贯县境,东部,西南为黔北古陆的太阳山系环绕,南面被桐麻岭阻隔,北面受木桶盖、八面山包围,自西北向西南,平阳盖纵贯县境西部。县境中部,沿梅江河、平江河两岸为一带状盆地,西部沿溶溪河两岸为一狭长槽谷。
秀山的主要地貌特征是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差异显著,西南部群山耸立,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为主要中山分布区;西部轿子顶海拔1663米,为全县最高峰;西南部椅子山,海拔1631.4米,为全县第二高峰;县境东北角的烂泥湾,海拔仅245.7米,与轿子顶直线距为80公里,相对高差达1417.3米。溪谷纵横,河流切割强烈,地表起伏大,境内山脉、河流,多顺构造线北向东展布。梅江、平江、榕溪河、花垣河(洪安河)等主要河流,多发育成顺向河谷,支流则多与构造线正交或斜交,溪流短,坡降大,岸坡陡,河谷切割强烈,在河流横切构造线时,形成峡谷、陡岸,如境内龙潭河、酉水、梅江下游地段,从谷缘到谷底,深达几十米至四五百米。溶丘、洼地广布,平原狭小,平江河中下游段沿岸及县城周围为一狭长平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仅占全县面积的7.3%,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区面积达1239平方公里,占50.03%。此类地区岩溶发育,溶丘、洼地广布,多地下水出露,为农业用水提供了部分水源。
1.1.2地质环境
秀山地处武陵山二级隆起带南段,地质上属新华夏系及华夏系构造,是扬子台地区内的渝湘凹陷南部边缘。地质主要构造线呈北北东至北向东展布,褶皱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向斜倾角平缓,背斜倾角较大,局部受断裂影响,有倒转现象。规模较大,对地貌形态和成因起控制作用,有的属长条形褶皱的秀山背斜和海洋向斜,属宽阔褶皱的川河盖向斜、平阳盖-木桶盖向斜。还有鸡公岭背斜、钟灵复式背斜以及八面山向斜等。由于剥蚀的结果使向斜位置高,形成边缘陡峻而山顶平坦的山脉,背斜位置低,形成较宽阔的谷地。断裂也十分发育,尤以南部元古生界和下古生界地层及北部背斜倾伏端为最,其主要断裂走向与褶皱轴线基本一致。县境内出露地层除泥盆系下统、石炭系、三叠系上统、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外,其余均有出露,下古生界发育最全,寒武、志留两系分布最广。
1.1.3气候气象
秀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类型,具有典型的山区立体气候特色,其特点是:热量丰富、光照不足,降水充沛、分布不均,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表现为:冬冷,多低温,凌冻;春暖,多冰雹;夏热,多伏旱,暴雨;秋凉,多绵雨,冷露。秀山是全国低日照区之一,秀山气象站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236.2小时,仅占可照时数的28%,年太阳辐射量约为77.26千卡每平方厘米。各地均以1月最冷,7月最热,年总积温为6055.4℃,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6~29.0℃,极端最高气温为39.6~40.0℃,最冷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8.5℃,高低差48.1℃,无霜期达290~300天。秀山年降雨量1250~1500毫米之间。东北部八面山、西部轿子顶和西部椅子山降雨量最多,东部洪安最少,榕溪次少,年降雨量有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中部和东南部年降雨量多在1300~1400毫米之间。三大盖及中山地区1400~1500毫米,秀山气象站年降雨量为1333.3毫米,年际间相差达812.4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