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历史
您的位置:首页> > 工程历史

巨丰堰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秀山县当地居民集资修建,后经历代朝廷培修、扩建与改造,工程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灌溉面积为12000亩,是秀山县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

永丰堰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秀山县当地居民集资修建,后由于水量小、灌面不大,扩建为黄角堰,灌溉面积为4000亩,也是秀山著名的古堰。
2.1工程始建

秀山在元、明时期实行土司制度,规定“苗不出境,汉不入峒”,以渔猎经济为主,农业发展缓慢,清朝雍正时期采取改土归流后,禁令被废除,秀山由于人烟稀少、土地广袤,成为内地汉人迁入的理想区域,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建县后,人口不断增长,据《秀山县志》记载,乾隆九年,计户一千五百七十,口如之。二十九年,户增四千五百六十八,口增六千一百三十八。改流建县后,农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河谷平地被开发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秀山县居民杨文臣、粟大化、夏玉卿、杨际堂、袁天柱,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主修巨丰古堰;秀山县居民安洪芳、吴文儒、张仕绩,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主修永丰古堰。据《秀山县志》记载:“平茶地坝,月旗数里,沃壤连塍,以饶衍名一县。其巨丰永丰二堰,并万金之工也,平渠引溉,利润千顷,故附郭西北诸乡,膏腴偁最。”可见巨丰-永丰古堰的修建对当时秀山的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据史籍记载,巨丰古堰自清乾隆修筑之后,历代朝廷均有修葺,工程体系也不断发展完善。自清乾隆至今,较大规模的维修共有10次,这是巨丰古堰延续至今的保障。清道光年间,修建三拱桥渡槽,这是巨丰古堰工程体系完善的重要标志。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巨丰堰多处坍塌,朝廷培修耗银数万金,灌溉面积3000亩。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和街道渝秀大道195号 联系电话:(023)76672905
copyright(c)2022 秀山融媒体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5013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