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了不起的重庆智慧——秀山百年巨丰古堰的“申遗”故事

发布时间:2024-09-14 来源:重庆秀山巨丰-永丰堰 点击:

 1.jpg

▲巨丰堰渠首。市水利局供图

北京时间9月3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5届执行理事会上,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秀山巨丰堰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及答疑,成为我市首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巨丰堰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为1767年当地居民集资修建,是秀山县农业生产灌溉取水的主要堰渠。在长达257年的时光里,巨丰堰“坚守岗位”——2022年,重庆遭遇百年不遇高温干旱,但巨丰堰灌溉区的1.6万亩农田因水源有保障而保证了生产。

更为独特的是,利用平江河的自然落差以及所需灌溉范围分级拦河引水,巨丰堰早在200多年前便通过三级“立交”模式实现了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其修建过程蕴含着了不起的科技原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近日,记者走进秀山巨丰堰,了解这座重庆唯一世界级水利遗产中蕴含的古人治水智慧以及巨丰堰的“申遗”故事。

巨丰堰的修建见证了民族融合进程

9月1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乌杨街道蚂蝗村,泥河(平江河支流)穿村而过,静静流淌。河岸,永丰堰干渠向泥河下游延伸;干渠上方6米处,巨丰堰干渠经三拱桥渡槽跨河,向平江河下游伸展。

一条河,两道渠,呈现出独特的三层立交形态。

 2.jpg

▲巨丰堰三拱桥渡槽处,古人利用地形高差形成的独特“三层立交”奇观。市水利局供图

“我们第一次见到巨丰堰,便被这座‘古代立交’所震撼。”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委会会长谭徐明这样表达对巨丰堰的第一印象。

谭徐明和巨丰堰的第一次“见面”是2020年。那一年,她在一份全国文物普查资料中看到了秀山巨丰堰的名字,当即联系了重庆市水利局。

“当时,我们成立了水文化研究院,正对重庆的水利遗产进行挖掘、梳理。”重庆市水利局党组成员、二级总监罗治洪告诉记者,在得知巨丰堰可能存在的价值后,大家十分欣喜,第一时间和专家团队一起来到秀山实地考察。

专家团队惊喜地发现,虽然始建于200多年前,且历史上经过十余次维修,但巨丰堰保存十分完好,工程体系仍保持发展完善,渠堰总长41.5公里,多年来一直在发挥灌溉功能,灌溉面积达1.6万亩。

 3.jpg

▲巨丰堰三拱桥渡槽 。市水利局供图

经过深入挖掘,团队发现巨丰堰的修建见证了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秀山县水利局党组成员龙祖华告诉记者,秀山在元明时期的区域治理实行土司制度,“苗不出境、汉不入峒”,生产生活方式以渔猎为主。清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秀山的“平茶土司”被废,大批汉人迁入开荒种地,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激增;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秀山当地居民请官府丈量田土面积,集资修建了巨丰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秀山又拦泥河(平江河支流)水筑坝修建了永丰堰,经过不断扩建改造,沿用至今。

 4.jpg

▲巨丰堰历史手绘图。市水利局供图

巨丰堰修建后,对当时的秀山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秀山县志》记载:“平茶地坝,月旗数里,沃壤连塍,以饶衍名一县。其巨丰永丰二堰,并万金之工也,平渠引溉,利润千顷,故附郭西北诸乡,膏腴偁最。”

专家组实地考察后,建议当地将秀山巨丰堰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自此,巨丰堰“申遗”之路开启。

古代丘陵山区科学利用河流的典范

“我们先后七次来秀山实地考察。”谭徐明介绍,越研究,越能发现巨丰堰在渠首、渡槽、渠系、控制等工程方面的独特性,“研究巨丰堰对丘陵山区灌溉工程意义重大。”

比如,巨丰堰的渠首工程,即位于清溪场街道芒洞村芒洞桥的拦河坝,在平江桥上斜向而建,河水被引流到芒洞桥一侧的巨丰堰取水口后,源源不断流向巨丰堰渠系。

 5.jpg

▲巨丰堰引水闸。市水利局供图

常见的拦河坝通常横向修建,但巨丰堰渠首拦河坝斜向而修,这是为何呢?

龙祖华介绍,拦河坝斜向引流,将原先顺着自然河道流淌的河水全部引向一侧,河水流速得以加快。这样,在枯水期能保证更多的河水被引入巨丰堰干渠;汛期的河水裹挟着泥沙而来,流速越大泥沙越不容易沉积,在进入取水口前便能通过排沙闸冲走下泄,从而实现干渠“多引水,少引沙”。

说到科学性,就不能不提三拱桥。三拱桥位于乌杨街道蚂蟥村,因一个大拱带两个小拱而得名。它不是一座单纯的桥,还是巨丰堰主渠的渡槽,桥高12.5米,可以过水、行人。据考证,它是目前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仍在使用的砌石渡槽。

三拱桥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所处的位置。它正处于巨丰堰、永丰堰与泥河交汇的位置,在这里,巨丰堰主干渠、永丰堰主干渠与泥河呈渠—渠—河三层立交分布,从而形成了高水高灌、低水低灌的特色灌溉模式。

龙祖华介绍,巨丰堰、永丰堰所在的清溪场街道、乌杨街道灌区,自古以来便是秀山的粮油基地。巨丰堰在投入运行后,解决了丘陵山区高区的灌溉问题,但低区的灌溉缺水仍然存在。为此,当地居民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修建了永丰堰。永丰堰引的是平江河支流泥河水,筑拦河坝的所在地就是现在的乌杨街道蚂蝗村三拱桥下。当时,巨丰堰已通过三拱桥渡槽实现跨泥河,永丰堰又正好从桥下通过,加上旁边流淌的泥河,形成了“三层立交”的奇观。永丰堰建成后,由于泥河水量小,来水不够,当地群众强烈要求扩建。于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秀山新建黄角堰,引平江河水为永丰堰补水,不但将灌区面积从近千亩扩大到4000亩,也避免了泥河因缺水断流。

谭徐明告诉记者,在常见的灌溉工程中,要实现高水高灌、低水低灌,大多通过盘山渠道等方式实现,像秀山巨丰堰干渠、永丰堰干渠这样一高一低两条渠道立交的方式,条件极其苛刻,在古代少之又少,至今仍在正常使用的古代水利工程更为罕见,堪称古代丘陵山区科学利用河流的典范。

重庆还有哪些水利工程具有“申遗”的潜质

据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开始设立,每年申报评选公布一批,随着近几年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古代水利工程开始申报灌溉工程遗产。

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工程具有百年以上历史,二是目前仍在发挥作用。“这两个条件我们都具备了,但仍有若干‘短板’需要补足。”罗治洪介绍,秀山县组建了工作专班,对巨丰堰的历史文化价值、工程技术价值等进行了深入挖掘,重庆市水利局也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系列灌溉工程遗产一一“面世”:比如现存在灌区的四道碑刻,详细记录了保障堰道和渡槽安全运行制定的管理制度,如不准在桥基修造房屋,不准牛马践踏破坏堰道,不准拆缺口放行木舟,违者进行处罚等;有的记载了渡槽的修建历史和加固、重建等相关事宜,具有深厚的中国古代水文化底蕴,

对于巨丰堰的历史文化和工程技术价值,国际灌排委员会战略组织委员会主席、灌溉遗产评审委员会主席阿慕伦amron博士高度评价,他说:“巨丰堰历史悠久,斜向堰布置,叠梁式排砂闸,进水口,台渠,渡槽等结构合理,布局科学,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治水理念,充分体现了古时候中国人民智慧结晶,希望你们继续做好保护与传承。”

除了巨丰堰,重庆还有哪些水利工程具有“申遗”的潜质呢?

罗治洪介绍,近年来,重庆水利致力于做好水利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研究、宣传和利用,专门成立了水文化研究中心,对全市水文化遗产资源开展调查摸底,共收录水文化资源2139项,包括物质类遗产1839项,非物质类遗产86项,新时期重要水文化资源214项,初步筛选出重庆重要水利遗产38项,其中很多水利遗产都具有重要价值,如涪陵白鹤梁题刻、綦江夫妻堰、永川仙龙飞渡渡槽、云阳更生大堰,长寿狮子滩水库,武隆和石柱的绝壁天河,万州穰渡水电站等。

目前,重庆正积极推动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尺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罗治洪表示,将坚持水文化建设与治水实践相结合,做好重庆水文化建设规划,不断挖掘水利遗产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内涵,推动重庆水利文化向世界传播。

来源:重庆日报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和街道渝秀大道195号 联系电话:(023)76672905
copyright(c)2022 秀山融媒体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5013147号